闽北日报讯 科技赋能,向“新”而行。25日,在全省科技特派员成果现场推介对接活动上,涉及作物、林果、食用菌、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畜牧水产、土肥等领域的优秀技术成果在现场展示,展现全省科技特派员、高校、科研院所等的创新活力。
科技兴农 粮食“满仓”
走进成果展示现场,武夷山科力兴种业公司的展区吸引了不少嘉宾驻足,总经理谢瑞华手持装有水稻新品种的玻璃瓶,热情地向嘉宾们讲解着。
“我们公司这个水稻新品种名叫君两优638,它融合了众多优势特性,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性出色、熟期转色好等特点,保障粮食生产的顺利进行,为农户带来可靠的经济收入。”谢瑞华介绍,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于粮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吃饱,而是更加注重吃好。“君两优638”正是基于这一市场需求而研发出的新品种。
科力兴种业公司实施公司与科技特派员建立利益共同体的模式,既确保了科技创新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也提升了新品种的研发效率。“我们还与省内外高等院(所)深度合作,科企科产融合,自主研究研发20多个抗病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谢瑞华说,科力兴种业公司还积极适应不同市场需求,持续投入研发力量,每年均有新品种参与报审。
除了本市的“君两优638”,来自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的“佳禾165”也同样备受关注,作为福建省2023年的农作物品种主导品种,“佳禾165”以其高产和适合高端优质米开发的特性,吸引大家的围观和咨询。
绿色低碳 以竹代塑
“炭陶复合功能材料”“环保重竹地板分布式热处理与精确成型加工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竹家具开发与利用”……成果现场展示区不少“以竹代塑”的科研成果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这是我们团队研发的以竹粉为原料的胶粘剂,它的特点是无醛绿色。”展位前,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彪向参观嘉宾介绍“以竹粉为原料制备无醛绿色健康人造板胶粘剂”。他说,当前,人造板常用的胶黏剂主要包括脲醛树脂和酚醛树脂,其主要原料来源于化石产品,存在有毒有害甲醛等气体释放。“我们利用丰富的竹木资源,制备出以竹、木粉为主要有效组分的高效能胶黏剂,实现‘以竹粘木’‘以木粘木’,十分契合‘以竹代塑’倡议。”
黄彪介绍,该项成果能够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物质胶黏剂的性能。“这项成果适用于各种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等的制备,为石化基胶黏剂提供有效的环保替代方案。”
除了竹粉胶粘剂,黄彪和他的科研团队还致力于正山小种烟熏专用燃料棒制造、高品质竹炭制品与高值化副产物联产技术、连续法植物热解炭化与锅炉供热一体化生产技术等“以竹代塑”领域相关技术研究。他说:“我们团队将持续深化农林剩余物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研发,积极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为企业与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智慧赋能 向“新”而行
水肥一体机、智能控制器、气象台站……成果展示现场,记者被眼前搭建完整的无人家庭农场模型吸引。
“这些设备并非简单的机械堆砌,而是智慧农业的‘神经中枢’”。展位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数字农业研究所主任苏明星介绍,他们研发的无人家庭农场物联网AI技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从耕地播种、施肥灌溉、巡检采摘到包装运输,全链路的农业生产均只需要通过手机和电脑系统操作,利用大数据模型自动化控制即可完成,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高效、精准。
“只需要2个人就能培育出10亩地的作物,真是不可思议!”建瓯迪口镇恒顺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家华听完讲解后十分感慨,他认为,这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模式,不仅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率,让农业变得更加智能、高效,为家庭农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理宜农场“慧农当家”智慧系统、茶汤标准化萃取设备、鱼罐头鱼块智能配重及自动装罐系统……不止农业领域,“智慧+”还延伸到了加工生产等工业领域。“如今,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和家庭农场对这种新质生产技术表现出兴趣与购买意愿。”苏明星表示,未来将继续向“新”而行,探索新质生产力作用于新技术、新领域,提高生产质效,推动生产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活力。